| |||||
|
|||||
又到了西瓜收获的时节。 远远地,看见地里有人在忙碌着,我便信步朝那儿走去。来到近前,三辆厢式运输车停在刚收割完小麦的田地里,一名司机正开着叉车,将平板车上装满西瓜的十几个塑料箱子转移到厢式车上。拖拉机头拉着的平板车卸完后,沿着土路开到西瓜地的尽头。 农人们事先已把随意生长的西瓜,在地里排成笔直的行行纵队,宽度比一辆车的轮距略宽。拖拉机带着平板,开进铺满绿叶的地里,边装边走。车两旁的四五个人抱起地里的西瓜,抛给站在车上的人,一个个放进箱子里,动作娴熟,快速准确。车厢上的两排大塑料箱子不一会就装满了,便向前从地里的另一头开出,运至厢式车处。循环作业,周而复始,像日子,像岁月。 这是我在约旦河谷第三次看见西瓜成熟了。三个年头转眼即逝,让人感慨。想起每到年初,瞧着农人们在地里铺上一条条白色薄膜,搭成一垄垄拱形的小“暖棚”,再看到一株株瓜苗破土而出,继而又“拱”破薄膜,恣意生长。苗长瓜圆,瓜熟蒂落,季节就在斗转星移中悄然改换。 以色列国土贫瘠窄小,沙漠过半。他们因地制宜,智创兴农,开发的滴灌系统闻名世界。来到这里,我见到了以色列人是怎样利用“滴灌”技术进行种植的:用于灌溉的水管排布于地面或埋入地下,用电脑控制水量,可以根据植物的种类和大小精细到以“滴”为单位计算、实施。“用水管直接浇灌土地会造成浪费,而且把土壤里的营养全冲走了。”“在干旱炎热的气候下,它避免了灌溉水的快速蒸发,让每滴水都得到效率最高的发挥。”很大程度上改变和涵养了当地农耕地的土质,让其适合植被和农作物生长。 利用科技手段既节水省时,又减少人力,再加上机械化程度高,使农业产业化的效益最大化,体力劳动最小化。以色列农业就业人口约占就业人口总数的1.5%,却可满足全国需求,产品不仅自给,还远销欧洲。眼前收获西瓜时,需人工体力劳动之处,主要是把西瓜在地里排成“队列”和上车装筐,其他就都是机器“代劳”了。收割小麦时,开着收割机械在田地“巡逻”一遍,麦子就乖乖地倒伏在地上,排成长长的条带。晒上数日,用“打包”的机械将麦秸秆包成紧实的“立方体”,随后再装车拉走。而收摘树上的果实时,则有专门的“摇树机”…… 由农到工,我由此想起德赢Vwin在这里建设的抽蓄电站工程来。在这个重点水电工程中,中国建设者也使用、改造了很多实用的机械设备。比如:大到服务于500米超深高压竖井施工的矿井提升机,中到几十吨到300吨的大型吊车,小到几吨的折叠吊。再比如,用大型叉车运输压力钢管进洞安装,用全位置遥控平板车运输座环加部分蜗壳的异形偏重件,用红岩重卡的车厢搭建成可移动的施工平台,等等。 而在更多的参建领域,实力雄厚、装备精良的水电五局,立足“水、能、砂、城、数”业务布局,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。“江源号”系列盾构机钻山遁地,高铁、高速公路架桥机跨河越水。布尔津风光水储一体化项目增光添能,800吨履带吊呼风唤电。2400米锦屏极深地下实验室探索“暗物质”,4400米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寻觅“流星雨”——大国央企聚人心,大国重器显神威! “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。”种田有种田的门道,做工有做工的技巧。劳动知不易,粒粒皆辛苦;智慧究无穷,行行出状元。工农一家,纵横四海。走向世界与展现中国同行,科技创新与“五小”发明并举,水电五局这些切实的行动,有效的举措,不仅助力生产,更助推“绿色低碳”在“一带一路”上落地生根,造福一方,开花结果,名扬四海。 眼下,中东抽蓄电站正处于实现发电目标的冲刺阶段,即将进入收获季。而眼前,这块小麦收割后的田地里留下的短短麦茬,和正在收获的西瓜地里遍布的片片瓜叶,呈现出金黄与碧绿的喜人色彩,弥漫着丰收与安宁的欢乐气氛。 我想,从利用人力、畜力,到机械、机器,再到电脑管理的人工智能时代,智慧之果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步伐,使德赢Vwin获得更加美好的生活。工具的发明减轻了人的劳动强度,用脑力劳动替代体力劳动,是人对自身的一种解放,扩展和延伸了认识世界、改造世界的能力。 装满西瓜的厢式车开走了,这些西瓜很快就会摆上超市的货位,供顾客挑选、尝鲜。这次当了一回旁观的“吃瓜群众”,我也多少瞧出一点“门道”来。既看到了丰收的美景,也感受着对未来的憧憬,心情愉悦的我,觉得自己也是收获满满。 | |||||
【打印】【关闭】 | |||||
浏览次数: | |||||
|